近年來,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把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擺在改革發展的首要位置,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發展爲中心,以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爲契機,以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爲試點,積極探索和打造“黨建引領、文化浸潤、導師入駐、自治自管”四位一體的學生社區育人模式,不斷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引導學生成長爲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黨建引領,夯實社區育人新理念
學生社區以黨建爲中心軸,設立跨學院、跨專業、跨年級、跨樓棟的黨建引領體系,築牢黨建前沿陣地,不斷整合資源,夯實基層堡壘,着力鍛造一批堅強有力的社區基層黨組織。
開展“黨員樓棟”“黨員宿舍”的挂牌創建活動,以點帶面,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讓社區成爲思想教育主陣地;開展“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優勢互補,形成合力,促進黨支部建設,打造學生黨建共同體;設置黨員先鋒崗,增強黨員責任意識,激發社區黨建活力,展示黨員良好形象;成立黨建工作室,邀請黨政領導、黨建專家、思政名師等開展專題黨課,加強黨性教育,錘煉黨性修養,築牢黨性根基;開展“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學生黨員能力作風提升等系列活動,探索社區黨建育人方法,提升社區黨建育人功能。
學校強化黨員學習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通過引進智能化設備“AR智慧黨建沙盤系統”,将數字黨課、紅色全景、百年黨史展廳和改革開放展廳等引入到書院社區,讓師生黨員學習場景突破時空界限,足不出戶就可以“沉浸式”雲浏覽紅色教育基地和虛拟黨建展廳,爲黨員教育增添了全新的交互體驗和身臨其境的融入感。
文化浸潤,營造社區優良新學風
學校統籌考慮空間規劃,在書院社區大廳、樓道設置集美觀性、知識性、觀賞性、榜樣性于一體的文化牆,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傳承教育,傳播文明,營造優良學風環境,打造文化浸潤高地。
通過打造“紅色樓道”,在社區活動空間傳承紅色血脈,讓紅色文化浸潤社區生活;通過開辦“先進專欄”,宣傳優秀學子、優秀畢業生、身邊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迹,強化榜樣熏陶力量;通過設置“活動風采”,展示學生參與技能大賽、社會實踐、校園文化活動的優秀成果,營造社區幸福文化氛圍。
社區發揮學科特色,結合專業特點舉辦社團活動,打造多層面的社區文化體系,精準對接學生需求。通過“緻遠協會”,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堅定理想信念;通過“茶韻協會”,傳播中國傳統茶藝文化,提升學生專業素養;通過“英語協會”,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通過“旅遊協會”,普及旅遊文化知識,傳播文明旅遊文化。
社區舉辦獨具特色的“弘遠講壇”等系列活動,邀請校内外專家、學者、企業導師和優秀校友等開展涵蓋傳統文化、學術前沿、職業發展與規劃和能力提升等内容的講座,不斷營造良好的學術和文化氛圍,切實提升同學們的綜合素質。
導師入駐,探索學生成長新途徑
學校領導班子帶頭深入社區,走進社區了解運行情況,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踐行“一線規則”,有效發揮“領頭雁”作用。
學校深化導師制度,實現育人導師進駐學生社區辦公,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随時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社區活動指導、職業規劃教育、心理情感疏導等工作,使師生交流更加頻繁,亦師亦友的關系更加融洽,切實将解決學生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學業導師深入社區,以學生需求爲出發點,開展“耕讀引路 文明互鑒 文化育人”學術沙龍、“追尋紅色足迹”讀書沙龍等活動,舉辦“英語語言學”“英語翻譯碩士(MTI)讀書會”等興趣小組,開設“小雅”書畫課堂等學習園地,拓展學生學科視野,培養學生的學術思維和實踐能力,爲學生搭建寬松、靈活的學術交流平台,營造自由探究、活躍思想的良好氛圍。
自治自管,拓展朋輩教育新渠道
學生社區倡導“朋輩引領、攜手同行”成長理念,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要求,推行朋輩導師隊伍建設。
在社區選拔聘任高年級優秀學生幫助低年級學生正确認識和合理規劃大學生活,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探索高效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業學術競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攜手共進,并肩同行,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同時,社區成立自我管理委員會,建立常态化學生服務和權益維護機制,并将學生參與社區工作表現作爲學生綜合評價的重要指标,不斷提升學生的“四自”能力。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供稿)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