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電視台:信息化教學賦能高效課堂——廣西深入實施“互聯網+教育”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

一塊塊屏幕展現大千世界,一根根網線連起城鄉課堂。

近年來,廣西将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加快向農村地區覆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城鄉普惠共享。以實施國家課程數字教材及應用服務項目爲抓手,建設“八桂教學通”平台,爲廣西中小學教師提供基礎性數字教材及資源服務,初步構建高效中小學數字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截至2022年9月,“八桂教學通”平台周使用率突破30萬人次。

中國教育電視台:信息化教學賦能高效課堂——廣西深入實施“互聯網+教育”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

9月23日,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小學英語老師陸仕迪正在利用“八桂教學通”給學生們上英語課。盧衛/攝

9月23日,在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小學六年級三班教室裏,學生們正标準地跟着視頻學習英語。當天,英語老師陸仕迪正在給學生們上《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我們最喜歡的節日是春節》,她先是給學生放一段視頻,學生跟着視頻一邊唱一邊學。課堂結構嚴謹、環環相扣,課堂全程使用英文教學。

通過沉浸式課堂,讓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和生成渾然天成,課堂上教師的收放自如與學生的積極參與都給人以清新愉悅的感受。

“在陸老師創設的輕松課堂氛圍中學習,我們不會感到任何壓力,自然能夠暢所欲言。”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小學學生廖曼晶說,課堂上有許多的音頻、動畫等等,這些音頻的動畫非常豐富,讓她對英語産生了更大的興趣。

中國教育電視台:信息化教學賦能高效課堂——廣西深入實施“互聯網+教育”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

9月23日,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小學英語老師陸仕迪正在利用“八桂教學通”給學生們上英語課。盧衛/攝

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小學英語老師陸仕迪說:“自從使用了‘八桂教學通’,我發現備課資源豐富了,學生的活躍度也提升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豐富了。”

農村學校的老師使用信息化技術教學也得心應手,得益于廣西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廣西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全員培訓。課堂裏面的音頻、視頻、點讀練習等均來自“八桂教學通”的資源,“八桂教學通”成爲教師課堂上的“得力助手”,爲學生帶來更多形式的課堂教學展示。數字教材中的圖視動畫呈現,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輕松而有趣味,使用數字教材,結合情景進行訓練,可以創作出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促使學生能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中國教育電視台:信息化教學賦能高效課堂——廣西深入實施“互聯網+教育”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

龍勝各族自治縣實驗中學學生上信息化課。盧衛/攝

龍勝各族自治縣是桂北山區的一個小縣,全縣17萬人,全縣中小學(含教學點)100%接入互聯網,各類數字教學資源平台在全縣中小學的全面應用點亮了教師們的教學智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龍勝各族自治縣教育局副局長吳松菊介紹,龍勝縣秉承山區“小财政”辦惠民“大教育”的理念,近年來,多方籌集資金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信息化建設,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及教育裝備得到提升,實現寬帶網絡班班通及交互式智能一體機全覆蓋,“專遞課堂”設備惠及教學點。

近年來,廣西教育網骨幹網全面建成,14個設區市實現專線教育網絡互聯互通。統籌建成廣西中小學雲課堂平台,推動名師、名校資源生成、彙聚和共享,截至2022年6月底,1.4萬所學校、22.5萬名教師加入雲課堂,課堂資源觀看超過22.9萬人次。

中國教育電視台:信息化教學賦能高效課堂——廣西深入實施“互聯網+教育”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

龍勝各族自治縣實驗中學老師利用“八桂教學通”上課。盧衛/攝

自治區教育廳信息化處處長魏瑩瑩告訴記者,廣西實施數字資源及運用服務項目,是政府加強資源供給的重要舉措,希望推進數字資源規模化、常态化運用,一方面讓邊遠地區、農村地區薄弱學校的學生也能共享優質資源;另一方面,教師充分利用數字資源開展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運用資源的過程當中,信息技術業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提高了教學質量。

近年來,廣西将教育信息化建設任務納入市縣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核評價,每年統籌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補助資金用于市縣補齊建設短闆,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環境實現基本普及。截至目前,廣西中小學(含教學點)寬帶網絡接入率達100%,多媒體教室的學校覆蓋率達100%、班級覆蓋率達到98%以上,師生用計算機等信息化終端設備滿足日常教學需要。

原文鏈接:https://www.duolaoshi.com/10483.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0

評論0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