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积极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厚植人才沃土、赋能康复事业,在创新“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推进“医教融通”“德业融合”方面做好“三创两融”,探索出“中西兼融,实境育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大健康背景下康复医疗领域所需应用型人才,为健康中国战略持续贡献中医药人才力量。
“三创”助力,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山东中医药大学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关于加快康复医疗人才教育培养的有关要求,以创新引领康复治疗学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以“中西兼融,实境育人”模式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创新教学理念。秉承“国际视野,中国标准,中医特色”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康复人才。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人才培养,深入发掘学校在康复人才培育的深厚积淀和中医优势,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有机结合,助力学生职业价值塑造,培养能够肩负起康复医学中国化创新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结合WCPT、WFOT国际标准和康复治疗学国家质量标准,突出中草药、针灸推拿、外治法、情志疗法、传统运动功法等中医康复特色优势,制定了“双标引领、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17年在省内率先完成了PT、OT专业方向分化,以更好地适应当今康复治疗岗位专业化、精细化趋势,以及人才培养本土化的时代需求。
二是创新课程体系。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重组理论、实践课业结构,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融合一体,进行课程整合,构建了神经、肌骨、心肺、儿童、中医康复五大模块课程体系;以引促进,大力引进国(境)外专业核心课程,与美国杜肯大学、南亚拉巴马大学签订教育合作合同,进行课程共建,形成了“整合一体、开放合作”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共引进课程22门,举办“康复名师大讲堂”37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师生授课,了解学科前沿,拓宽学术视野;组织学校专家学者编写《神经物理治疗学》等“理实一体、教学合一”系列整合教材,突出现代康复和中医康复新技术、新进展。
三是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建有4000余平方米的一流康复实训中心,依托智慧教室、示教与反示教系统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引入标准化病人,模拟岗位环境,编制案例库等方式,网络实况转播医院康复治疗现场,实现教学资源“即时共享”,形成了临床专家线上床边教学、学生线下进行沉浸式训练的“实境育人”“学训一体”教学新模式,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的同时,又使教师的教学力、科研力与创新力得到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两融”发力,激活人才培养乘数效应。做好“医教融通”“德业融合”大文章,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培根铸魂上多点发力,努力让优质高效的医疗资源、大医精诚的理想信念成为康复医疗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护航舰。
一是打造“医教融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遵循“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出台一揽子《院校教师互聘制度》《院校教师共管制度》《院校教师激励导向制度》,构建校院协作的高效资源整合大平台,深入实施校院一体化管理,促进校院“协同融合”,盘活优质医疗资源,构建校、院实践教学协作路径,打通了学校、医院在临床教学中的痛点、堵点,打造了一支教学、临床兼长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了学校优质教学、实验资源与医院丰富临床资源的优化整合。
二是创设“德业融合”管理机制。开设《专业导论》课程,邀请知名专家主讲,坚定专业思想,树立职业道德;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业指导制度,强化医德培养与学习指导;构建学习信息反馈机制、学业预警机制、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
学校培养的康复医疗人才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人才基础和有生力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