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开展强课提质行动,枣庄市教育局坚定不移推进教学改革,以“课堂”为突破口,以“达标”为落脚点,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新课堂达标”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极大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一、聚焦管得好,向市域整体要质量
统筹实施,一体推进,全市域开展“新课堂达标”教学改革活动,共有700余所学校、70万中小学生、4.5万余名教师参与。明确了“整体建构、项目驱动、多元协同”的推进思路,通过教研环境、教研制度、教研行为、课程教学、教师实践等要素的优化整合,建立起了四级管理和推进机制:市教科院负责调度和监督达标活动实施,建立联动与协调机制;区(市)教体局负责制订实施细则、活动部署和评估;学区负责本区域小学的实施与验收;学校建立校本落实机制。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初步形成了整体推进、示范带动、充满活力、优质提升的良好教学改革局面,破解了课堂效率低、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教学难题,探索出市域一体推进课堂改革的新路径。
二、聚焦学得好,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强课提质,立足课堂,把牢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提升课堂效率,项目式建立起“教—学—评”一致性的达标课堂实施系统。一是举办枣庄大讲堂41期,借力专家资源培训,全面提升干部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先后邀请了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教育部刘月霞等课程专家,指导全市新课堂达标活动。二是系统性规划课程实施策略,利用4个寒暑假期,研发了中小学全部学科的课程纲要,遴选出241套优秀课程纲要。三是开展学历案达标,大练教学基本功,遴选中小学38个学科的2455件单元学历案成果,实现了学科、学段全覆盖。四是加强作业设计与管理研究,将作业定位于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外减负,校内提质,出台《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指南》,科学规范作业设计、布置与管理,研发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全部教材的单元作业,遴选精品作业设计910个单元供全市学习借鉴。五是对标省教学质量基本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监测,打造高效达标课堂,全市共推出优秀课例1194节,遴选市级优课3366节,尤其是疫情期间,市级开通“空中课堂”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山东卫视等广泛宣传报道。
三、聚焦教得好,向师资提升要质量
课堂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枣庄市教育局抓住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评价这一“牛鼻子”,建立了教师“课堂达标”测评新机制。紧盯课堂达标实效,研制《课程纲要撰写评议要点》《教案设计评议要点》《学科新课堂达标量化评价表》《学历案编写评估要点》等一系列达标评价标准,组织教师开展专项训练,分学校、镇街、区(市)三级进行模块化过关测评,建立起“驾考式”达标测评机制,有效推动了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大练兵,1人成为“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首期学员(全国20人),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人教育部“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结业,齐鲁名师名校长52人,省特级教师127人,省教学能手220余人,各类名工作室650余个,一大批骨干教师成长为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开辟出一条师资队伍提升的新路径。
四、聚焦协作好,向一体发展要质量
枣庄市教育局整合市、区(市)、乡镇、学校四级教研力量,管理、评价、指导、服务一体化,多元联动、协同发展。一是成立多类型的“课堂达标”共同体,建立起556个学科孵化群、中心团队。二是分区(市)、分学段建立“1+X”式、中小学全覆盖的“学校联研共同体”123个,以优质学校为引领,城乡结合、强弱结合、区域合作。三是实施“强校扩优行动”,组建办学集团、城乡结对联盟103个,形成了“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育资源、考核评价”五个一体化的联盟模式,扩大了优质资源供给,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源动力,成为全面减负、乡村教育振兴、强镇筑基的助推器。
评论0